虚伪谄媚的司马懿,能否被拍得正气凛然?
最近播出的电视剧《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》引起了一些争议。司马懿以几乎完全正面的形象出现在剧中——光明磊落、正气凛然、忧国忧民,且不贪恋权位,极大地颠覆了司马懿的真实历史面貌,以至被一些学者和网友指责,说该剧违背历史、毁灭三观,是在为司马懿“洗白”。
图:历史学者张鸣对该剧的看法
理论上,没有任何一部历史剧能够完全按照史实来拍摄,否则就等于是在拍纪录片(即便是纪录片,在很多历史问题上也须保留不同学术意见,难以定于一尊)。
那么,究竟该怎么看待历史剧的改编问题呢?
在《军师联盟》里,司马懿为拒绝曹操的征召,不惜自断双腿,坐上轮椅。这个故事出自《晋书》,原文是说司马懿年轻时很有气节,“不欲屈节曹氏,辞以风痺,不能起居”。此说法有两大疑点:首先,如南宋人叶适所说,司马懿当时“齿少名微”,曹操没必要大费周章地去征召,更无须专门派刺客去杀他;其次,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和曹操是老相识,曾推荐曹操任北部尉,哥哥司马朗也在曹操府中任职,司马懿没有拒绝同曹操合作的理由。①
魏国史书《魏略》还记录了司马懿出仕的另一版本,说曹洪前去征召司马懿时,司马懿杵着拐杖,在家托病不出,但当曹操亲自下令征辟,司马懿立刻“投杖而应命”。这说明司马懿最初的抗命,只是想待价而沽,而非真的无意仕途。与《晋书》不同,《魏略》里的司马懿是虚伪之辈。
曹魏几代皇帝均无残暴、失德之举。司马氏与曹魏有“君臣之分”,却以武力取曹魏而代之。以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而言,西晋的建立是缺乏“合法性”的。西晋史官编造出司马懿早年“不欲屈节曹氏”的假象,乃是希望通过刻画司马懿和曹操的长期对立,如司马懿被迫出仕曹操,及曹操对司马懿的种种猜忌,来消解司马氏与曹魏的“君臣之分”,以规避司马氏取代曹魏这一事实在“意识形态”层面须承担的责难。②
在《军师联盟》中,因为能力出众、忠心国事,司马懿官位不断提升。
事实上,司马懿能在魏国平步青云,与其善于谄媚有很大关系。
黄初三年(222年),魏文帝想立郭贵嫔为皇后,因不合礼制,遭到多数大臣反对。司马懿及时献上祥瑞“玉印”,使郭贵嫔获得“金玺未授,而玉瑞先显”的有利局面,成为魏文帝生前所立的唯一一位皇后。③
青龙三年(235年),无嗣的魏明帝将来历不明的曹芳、曹询分别封为齐王和秦王,在朝廷内外引起诸多非议。由于魏明帝登基前,曾被封为齐公,因此获得齐王封号的曹芳,很可能成为皇太子。魏明帝册封后不久,司马懿就自称在辖区内发现与上古“河图洛书”具有相同意义的《玄石图》,这一祥瑞成为明帝对抗群臣异议的有力武器,对强化曹芳的地位合法性,起了很大作用。
献《玄石图》的第二年,即青龙四年(236年),司马懿又献上祥瑞白鹿,帮助魏明帝进一步巩固了曹芳的继承人地位。司马懿此举获得魏明帝的高度好评——“昔周公旦辅成王,有素雉之贡。今君受陕西之任,有白鹿之献,岂非忠诚协符……”——将司马懿比作了周公。
同时代之人,对司马懿的政治品格,多有不屑。如魏明帝询问大臣陈矫:“司马公忠正,可谓社稷之臣乎?”陈矫回答:“朝廷之望;社稷,未知也。”④那意思是说:司马懿善于揣摩、迎合圣意,是皇上所喜欢的人(朝廷之望),但是不是对国家有益,是不是公忠体国的“社稷之臣”,那就不好说了。
《魏略》与《晋书》之间关于司马懿的政治品格的记载截然相反,要辨别真伪可能不是易事。但司马懿一再敬献祥瑞,以迎合皇帝个人之爱憎,这些乃是确切的事实。其政治品格中虚伪、谄媚的一面,可想而知。
电视剧《军师联盟》用很大篇幅,表现了司马懿草创、推行“九品官人法”的艰辛。
其实“九品官人法”和司马懿没有什么关系,其发明权完全在魏王府的吏部尚书陈群。其创立目的,是曹丕为取汉室而代之,争取士人支持。曹丕继魏王位后,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,意在增加士人对邺城这一“权力中心”的认同和拥护(汉献帝在许昌)。⑤
自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,至杨隋以科举制取而代之,共实行了约500年,影响深远。编剧为表现主人公的忧国情怀,把这个政制设计,算在司马懿头上,可谓“冒领天功”。
①②仇鹿鸣:《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,第62—66页;③④(日)津田资久:《曹魏符瑞与司马懿的政治地位》,《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回顾与探索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》,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;⑤王晓毅:《曹魏九品中正制的历史真相》,《文史哲》2007年第6期。
白龙王国学易经公益沙龙
弘扬中华易学,
传承古典文化!
学习国学经典!
领悟处世精髓!
启开智慧之门!
易经的智慧,
是引导你对生命的热爱,
向上向善,主动掌握发展能力,
顿悟人生方向,
摆脱迷惑,改变命运!
赢在未来!
国易华人联盟——菲律宾“王中王”陈永栽,与其他菲华大班不同,他把弘扬传承中华文化,作为家族慈善事业的首任!
哈佛教授: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的一个民族特征,却让他们屹立至今